金門 Kinmen | 島嶼, 縣級行政區(行政區劃單位)

Taiwan / Kinmen / Kincheng /
 島嶼, 縣級行政區(行政區劃單位)
 上傳一張照片

Reference: www.kinmen.gov.tw/

關於金門 - 認識金門

第一節 歷史源流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金門之得名始於明洪武年間置守禦千戶所,江夏侯周德興築城建垣於此,又因其地位內捍漳廈,外制台澎,實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名之為「金門」。

晉世五胡亂起,中原義民南遷渡海來金避難,金門始有居民。唐代陳淵率眾入島墾牧,生聚日蕃。宋世朱熹主簿同安,設帳燕南,家絃戶誦,島民乃競以氣節相尚。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名將輩出,極一時之盛。明末魯王、鄭成功義起金門,並東渡台灣驅荷復台。民國以來,鄉僑創業海外,贊助革命,建設家園,貢獻極大。迫近世,國軍進駐,先後歷經「古寧頭」、「大二膽」、「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等戰役之洗禮,自是金門一躍為保障台海安定之自由長城。

第二節 地理環境

金門縣總面積為一五O.四五六平方公里,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誠如金錠狀。金門除大金門本島之外,尚包括小金門、大膽、二膽、東碇、北碇等十二個島嶼,星羅棋布,如眾星拱月,現住人口六萬八千餘人。金門島主峰為太武山,氣勢雄偉,獨冠嶼上。島上無巨川長流,浯江溪、金沙溪均為涓涓細流,源短量小。金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為一、O四九.四公厘。金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紅壤土為代表,自然條件不佳,農業發展受限。

第三節 縣治沿革

金門自古屬福建同安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民國十五年改縣公署為縣政府,民國廿六年抗戰軍興,縣府遷往大嶝,民國卅四年抗戰勝利,縣政府遷回金門。民國卅八年古寧頭戰役之後,暫停縣治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四十二年結束軍管制度,恢復縣治,成立縣政府。民國四十五年金門地區為因應戰地特殊環境需要,開始實施戰地政務,成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金門縣政府隸屬政委會指揮監督。民國八十一年,隨著兩岸關係漸趨和緩,動員戡亂時期的宣告終止,戰地政務體制在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後,圓滿功成身退,金門回歸民主憲政,邁向實施地方自治常軌的新時代。

第四節 行政體系

金門縣政府府內組織計有七局五室,分別為民政、財政、教育、建設、工務、社會、交通旅遊七局,研考、行政、主計、政風、人事五室及警察局、衛生局、地政局、環保局、消防局、文化局、稅捐處等七個一級機關。轄有五個鄉鎮、卅五個行政村里、廿三個二級機關及廿四所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並代管福建甫田縣烏坵鄉兩個村、各級機關組織嚴密,政務推展正常。

第五節 施政目標

本縣施政目標,遵循中央決策及行政院施政方針,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結合縣長施政理念,以整體發展為主軸,民眾利益為前提,社會均富為目標,匯集全縣縣民智慧與力量,全面推展各項政經建設,致力開拓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展文教,弘揚法治,落實基層建設,提昇民眾生活水準。並衡量本縣特性與發展需求,利用現有資源以前瞻預判,長遠規劃,努力建設金門,落實推動五大願景:解除金門的戰地管制、開放金門的戰役資源;克服金門的邊陲處境、建立金門的三通直航;消除金門的機場夢魘、提供金門的便捷航運;脫離金門的貧苦困境、促進金門的觀光產業;免除金門的教育瓶頸、提昇金門的文化環境,以朝向自由、民主、均富的理想社會邁進;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

第六節 地方自治

民國四十五年,金門開始實施戰地政務,各項公職人員選舉停止辦理。民國六十年恢復舉辦鄉鎮民代表、鄉鎮長及村里長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並配合辦理中央增額民意代表選舉。為充分反映民意,直接行使民權,復於民國七十九年選出第一屆民選縣諮詢代表,賦予相當台灣省縣市議會之職權。負責審查縣政預算、議案及縣政施政之監督。並在戰地政務終止之後,回歸憲政,實施民選縣長、縣議員,成立縣議會,設置鄉鎮民代表會,金門自此邁向全面地方自治之新里程。

第七節 便民措施

為擴大便民服務,本府行政網暨E政府入口網分別提供二二八項及三十七項表單予民眾下載運用,建置電子民意信箱系統供民眾陳情,並引用「以客為尊」的企業理念,健全服務機制,達成全面便民利民之目標,展現優良服務品質。建立「鄉親第一,服務為先」的觀念,掌握民意脈動,積極創新,主動服務,提升為民服務品質。編製便民手冊,提供鄉親最新服務資訊。隨時注意民眾反映,收集民情,並即時回應民眾意見。各單位實施走動式服務工作,主動招呼民眾、協助民眾、引導民眾,樹立親切服務形象。

第八節 經建方案

民國七十九年,中央指示規劃推動「福建省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期使金門經濟快速發展,縮短台金國民所得差距。這是中央首次投資鉅額經費,有計畫的在金門執行大型的綜合建設方案。本期綜建方案包括農業、電力與工礦、觀光事業、運輸通信及社會建設等五大建設計畫,全案經費為新台幣五十一億餘元。以期將金門建設成為一農業與戰地特色並濃的觀光遊憩區,經濟建設與國防戰備相結合的海上公園。

由於行政區計畫的執行體系未能與行政轄區相互配合,都市計畫又遷就於現實,缺乏整體的規劃理念,為使區域計畫得以落實,於八十六年六月訂定「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肩負起綜理縣內各項實質、非實質、長程或短程計畫任務,期使地方資源及預算能獲得有效分配,其計畫目標計:健全國家整體空間計畫、協調金門特定區計畫、國家公園計畫及軍事管制區三者,以引導金門做更有秩序的發展、落實金門生活圈計畫構想、整合金門豐富自然及文化資源,使成為一兼具生活、文化及觀光的地區、協調各部門實質與非實質建設計畫之整體發展、規劃完備的公共設施,提高居民生活水準、建立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以因應未來的全面開放的需求。

「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是一項延續性之計畫方案。民國八十八年春,行政院經建會再度針對本縣最感迫切之建設項目,協調中央相關部會分別就農業、都市、運輸、觀光、水利、工商、能源、文教、環保、醫療等十大部門研擬發展重點、配合措施及短、中程投資建設計畫,共同擬定完成第二次「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以加速金門地區之長遠發展。本方案各項投資計畫總需求經費高達新台幣一九五億六三○七、九萬元,實施年期為八十九年至九十三年。所擬建設計畫短期以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為期,以發展觀光與加強醫療設施為主;中程則以九十年至九十三年度為期,以興辦各項重大公共建設為主。

金門綜建方案所需經費,原係由中央各主管部會編列支應,惟自「離島建設條例」於八十九年四月公布施行之後,自九十年度起中央補助款改由離島基金統籌支應,因此大幅度刪減本縣綜建方案補助款,使得多項重大地方建設難於依原定計畫施行,嚴重影響離島之開發與建設。

本縣為有效推動縣綜合發展計畫,於九十年進行本縣綜合發展計畫之修訂,以九十二年至九十五年為規劃期程,屬近、中程的綜合發展計畫,其計畫屬於綜合性,除關切金門居民生活品質與基礎環境建設計畫外,亦著重未來發展定位與計畫資源之落實。

依「離島建設條例」之有關規定,此四年一期之離島綜建方案,其內容包含:基礎建設、產業建設、教育建設、文化建設、交通建設、醫療建設、觀光建設、警政建設、社會福利建設、天然災害防制及濫葬、濫墾、濫建之改善。

修訂後之縣綜合發展計畫,預計九十二年至九十五年實施、總投資金額為新台幣一八六億二六一一萬元,其中研擬之新興計畫計六十五案,另依照原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計劃,行政院八十八年核定延續執行之計畫有二五案,總計九十項計畫方案。

第九節 振興農業

金門地區綜建方案之賡續實施,將使本縣的經濟與民生發展更向前邁進。期盼中央能依「離島建設條例」之立案精神,依核定之計劃逐年納入公務預算;依實核撥經費,以利本縣各項建設能有效推動。

農業照片金門可耕地面積約為六千三百公頃,因受地理環境影響,土質貧瘠,年降雨量稀少,分佈不均,加上秋冬季風強勁,實耕地面積約二仟四百餘公頃,僅適宜旱作雜糧,如高粱、甘藷、花生、小麥及部份蔬果栽培,其中高粱、小麥係由政府保價收購,供釀造高粱酒之用。

本縣高粱年產量約為三千七百公噸,每公斤收購價格為卅八元,年計需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小麥年產量約為二千五百公噸,每公斤收購價格為四十一.七五元,計需新台幣一億四千三百七十萬元,每年為農村增加二億餘元收入,有效提高農民收益,縮短城鄉差距。

為建立完善高粱及小麥契作保價收購制度,於九十年委由金門縣農會成立乾燥中心,全面收購濕穀,九十一年農試所增設實地監割簽證作業,對促進農村安定及經濟發展助益頗大。

由於實施小三通及加入WTO,使金門農業產業面臨很大衝擊,如何調整傳統產業結構,提昇競爭力,已成為本縣重要施政之一環,未來將加速農業發展之規劃與革新,由農試所及農會等推廣單位辦理蔬果及作物品種改良研究繁殖推廣、改善農業生產環境、開發地方特色農特產品與加工利用、集團栽培共同經營、推動農業機械化、輔導農民生產安全衛生清潔蔬菜、協助農民轉型經營休閒農場、加強農業推廣教育健全農產品產銷體系,及營造農村新風貌等,並以輔導農民朝向有機農業發展為目標。

第十節 策進林業

金門在歷史上原本是個林木蓊鬱的海島,然自宋朝以來,歷經元、明、清歷代之肆意濫伐,民國以後全島已變成一片黃沙滾滾、童山濯濯之貌。四十年來在全體軍民克服萬難,慘淡經營之下,在全縣各處廣植木麻黃、相思樹及馬尾松,現已奠定綠化基礎並收防風定砂、調節氣候、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態環境之功效。全島共有森林總面積五千餘公頃,佔全島陸地面積百分之四十,森林蓄積材高達卅餘萬立方公尺。

金門縣林務所為配合整體發展需要,釐訂森林生態系經營計畫,加速推動海岸林跡地復育造林、林相更新造植經濟林、營造行道樹景觀、加強植樹造林,全面推動綠美化、推動自然生態保育、闢造原生植物園、開發森林遊樂區及推動森林生態之旅遊,建立森林生態系經營,以厚植觀光資源,建立金門觀光特色。

第十一節 開拓漁業

金門四面環海,漁業發展以近海漁撈及淺海養殖為主,內陸養殖為輔。近年來由於漁業資源枯竭,加上大陸漁船非法炸魚及越界濫捕,對本縣漁業發展影響甚鉅。目前闢有專用漁港三處,分別為新湖、羅厝及復國墩漁港。全縣共有機動漁船四十三艘,舢舨一百零九艘、漁筏四十二艘及娛樂漁船七艘。年漁獲量已由昔日之二百餘萬公斤降為二十餘萬公斤。

在海洋漁業方面,以拖網、刺網為主,延繩釣、手釣為輔,漁獲種類則為黃隻(鰶魚)、白帶魚、午魚、土魟、巴弄(魚參類)及蝦蟹等。在淺海養殖方面,西、北海域潮間帶進行石條、平掛及插篊式牡蠣養殖、南海域則有海帶及箱網養殖。在陸地魚塭養殖方面,面積約有二十二公頃,主要以粗放方式養殖草魚、鰱魚及吳郭魚,或以半集約方式養殖草蝦、美洲白蝦、七星鱸魚及鯛類。

本縣設有水產試驗所,負責漁撈及養殖業之試驗與推廣,執行海洋漁場調查、漁訊蒐集及魚苗之繁殖。另為振興漁業發展,特進行新湖漁港浚深工程,辦理各漁村出海口道路改善,執行烈嶼羅厝漁港及復國墩漁港港埠工程擴張,增置魚貨裝卸及冷凍設備,補助漁民更新漁船主機、船外機及捲揚機,設置漁船衛星定位儀及漁業電台等設施,並投入大量人工魚礁與魚苗放流、取締非法越界大陸漁民,以有效突破漁業發展瓶頸。

第十二節 經營畜牧

金門畜牧業的發展,早年農家以飼養小量豬、牛、羊、雞、鴨為副業,後在政府大力輔導下,民間大型養豬、牛、雞場紛紛設立,實施企業化經營,成立純種豬、仔豬繁殖場,設立家畜衛生屠宰場。全島家禽約為六十五萬餘隻、家畜三萬餘頭。縣設有畜產試驗所、動植物防疫所,執行畜產試驗推廣與家畜疫病預防外,特籌建梅花鹿野放場,並附設休閒遊樂設施。畜產試驗所飼養乳牛群,所產鮮奶以優惠價格推廣全島學童及軍民飲用,其年產量約為五十一萬餘瓶(罐)。另為調節市場供需,研發各式冰品,年產量二十一萬餘支。

第十三節 推展水利

水資源的缺乏,是金門發展的一大課題,尤其在發展觀光後更顯嚴峻。長久以來係以人工湖壩儲水,但由於乾旱且集水區多有人為活動,而使水量、水質難以控制,因此對於水資源未來發展勢當從滿足未來用水需求情況及防治污染著手。而由於雨量少、蒸發量大及降雨時間分佈不均,加上集水區面積狹小,大部分降雨逕流入海,以致每年可使用之地面水源甚為貧乏,水資源涵養與開發極為困難。

自開放觀光旅遊以來,用水量需求大增,目前自來水年供水量約為730萬噸,為因應未來民生、工業及觀光事業等用水之成長,乃積極執行以滿足民國一百年為目標之「金門地區水資源整體開發計畫」,開闢新湖庫、興建海水淡化廠、截水工程及節約用水配合措施工程;另執行「金門地區公共給水系統工程」,並進行改善浚渫現有湖庫、抽換老舊自來水管及更新供水設備,並建置GIS管網系統,確保水質水量之靈活調配,以提昇經濟發展及居民生活品質。

第十四節 財稅金融

金門資源不足、稅收有限,財源短絀,全縣財政收入主要以補助及協助收入為主,約佔歲入百分之四十一,其次為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約佔百分之三十五。在歲出方面以經濟發展支出居首,為百分之三十,其次為教育科學支出,為百分之二十五。全縣重大建設經費長年以來均有賴於中央之撥補,近年來由於社會安全福利措施漸受重視,其支出之比重(占百分之十六)亦年有增加,本府在九十三年度總預算歲入計七十七億四千二百七十六萬一千元,歲出計九十三億三千七百三十二萬九千元;九十四年度總預算籌編歲入七十六億七百二十二萬八千元,歲出九十七億一千七百五十九萬元,規模均創歷年新高;歲入歲出短絀部份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彌平。

盱衡地區未來發展及公共建設之需,為求收支平衡,今後除積極開源節流,突破金酒產銷瓶頸,增裕地方財源,並建請中央相關部會能適時提高平衡預算補助及計畫型專案補助,以縮短離島差距、均衡城鄉發展。

第十五節 國民所得

本縣由於環境特殊及限制,各項發展迥異於台灣。在國民所得方面,民國六十五年平均每人生產毛額為新台幣二萬四千餘元,而九十二年平均每人生產毛額為新台幣三十萬餘元(折合美金為八千八百八十九元)。若與台灣地區相比較,其國民所得尚有差距,有待地方政府與全體縣民共同努力,以爭取更高之國民所得,進而繁榮經濟,促進地區整體發展。

第十六節 發展交通

金門縣公路四通八達,全島道路總長度為三十六萬九千餘公尺,密度為全國之冠,道路均為水泥或柏油路面。現有各型車輛四萬一千七百餘輛。

在公車系統方面,公車路線遍及全島各大小村里,有效提供軍民便捷客運服務。為因應未來觀光發展,公共車船管理處特興建公車處站大樓,逐年增購大型冷氣公車,加強提昇服務品質。另為維護交通順暢及人車安全,特賡續進行全島主、次要幹道路面之拓寬、易肇事路段改善、路燈架設及交通號誌等交通安全設施更新工作。

在公路監理方面,縣設有公路監理所,負責各型民間車輛檢驗與考換照作業。近年來隨著經濟繁榮,國民所得提昇,私人擁有之車輛成長快速,監理所為迎合未來發展需要,除興建監理大樓,闢設電動考照場、電腦驗車設備外,並與台灣地區監理單位實施電腦連線作業,對車籍管理已能全盤掌握。

在空中交通方面,以往均仰賴軍機支援。民國七十六年遠東航空首開台、金航線之後,隨後復興、立榮等航空公司也相繼加入台金兩地旅客輸運服務。民國八十年交通部民航局斥資十一億餘元,興建金門丙種民航站,為改善尚義機場霧季飛安因素,八十八年及八十九年起再行投資進行擴充航站大廈、新建塔台、拓寬跑道、改善導航設備等相關設施。並於九十二年九月三日啟用儀器降落系統(ILS),提高有效飛行架次,預期將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適的空中交通服務。

在電信發展方面,民國七十八年台金國內人工長途電話啟用,正式揭開金門對外通訊史序幕。民國八十年電信光纖海底電纜排除萬難佈放完竣,金門地區陸續開放國內及國外長途電話直撥話務,使金門電信事業邁入全自動化的新紀元。金門郵局為擴大郵政服務,特配合民航機飛航開辦台金快捷郵件,辦理台金儲金連線、自動提款機業務,為金門軍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

在海運港埠方面,料羅港為金門唯一的商港,現有航行台金之客貨輪共有卅餘艘,分別行駛於金門至高雄、花蓮、基隆、台中、嘉義及台南之間,全年貨物總吞吐量為七十餘萬噸。由於料羅港區範圍不大;碼頭擴張受限,無法成為優良大港,因此經中央核定,自九十年開始在水頭海域興建「金門水頭商港」,進行西防波堤工程、正北防波堤、碼頭及浚填工程,水頭港區增設浮動碼頭及泊地浚深工程,水頭旅客通關服務中心暨聯合辦公大樓並於九十四年十一月七日開始啟用。

水頭與九宮碼頭為大小金門往返之門戶,為方便旅客及貨物載運,進行碼頭拓寬與延伸、購置新型客貨輪、闢建浮動碼頭等設施。目前縣車船處並購建有「浯江號」、「富國號」、「裕民號」、「太武號」等交通船,負責大、小金門間人、貨之載運,民間亦投資建設客、貨船廿艘加入大、小金門間的海運服務工作。

為有效改善大、小金門之間的交通問題,刻正進行有關「金門大橋」之規劃設計,此一跨世紀的大工程完竣後,除立即有效解決離島交通問題外,「金門大橋」將成為本縣最具觀光價值的新地標。此外並完成金門縣金嶝大橋興建工程可行性及方案研究委託服務案廠商評選,及期初報告審查程序。

本縣為有效執行「小三通」任務,已開闢金門至廈門定期航線,開放初期每週一、三、五日由「太武號」載運旅客往返於金、廈之間。目前則由民間所投資「馬可波羅號」、「東方之星」、「新金龍號」等大型客輪加入金、廈之間觀光客往返之服務。

第十七節 礦產陶瓷

本縣的礦產計有磁土與花崗石。金門磁土因礦源有限、表層太厚,開採成本過高,且嚴重破壞生態景觀,已停止開採,並進行廢棄礦區景觀復原工作。另花崗石之開採,也因礦源難覓,已逐年減少開採工作,地區各項建築所需石材、石料轉向台灣或大陸購置。金門花崗石廠也因應轉型為道路、路燈養護的「養護工程所」。

金門縣陶瓷廠為全國唯一的官窯(又稱仙洲官窯或金門官窯),以生產仿古青花、彩繪陶瓷藝品及結晶釉為主,產品精緻價廉。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特規劃闢設金門陶瓷博物館,成立手拉胚及彩繪教室。

第十八節 金酒產銷

金門酒廠自民國四十二年建廠半個世紀以來,金門高粱酒系列,香醇甘冽,遠近馳名,金酒之收入長期以來是金門經濟發展之生命線,每年為縣政建設籌措巨額資金。產品計有白金龍、陳年高粱酒、低度高粱酒、大麴酒、各類紀念酒等。隨著菸酒稅法實施及白酒百家爭鳴之際,擬定未來發展策略,強化行銷能力,並積極開拓大陸、海外廣大市場。

金門酒廠為因應市場實際需求,除已完成生產線之擴增外,並於民國八十六年,選擇昔果山地段興建金門酒廠第二廠區,全面朝向作業機械化、生產自動化、行政管理電腦化目標邁進,有效執行品質提昇研究,繼續開發新產品,進行外包裝之更新,以提高酒質產能、產品形象與價位。透過生產線的擴增及釀酒技術的不斷研究發展下,金酒未來成為全國「高粱酒專業區」及「金酒王國」的美夢將可順利達成。

為對全縣種植高粱、大小麥農友之照顧,特研訂保價收購辦法及契作規定;金門酒廠為執行政府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及提昇產品市場競爭力,業經行政院核定,並於八十七年二月改制為「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擴大營運層次,提昇金酒市場地位,使金酒產銷盈餘能在菸酒稅法實施之後仍能在穩定中成長,九十三年度首創年營業收入新台幣90.6億元的新紀錄,九十四年度營業總收入為93億3,325萬餘元,更是金酒公司創立以來的新高紀錄。此外,金酒公司並於九十三年九月在廈門、泉州、福州成立專門店,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獲得大陸的商標註冊,為金酒積極開拓大陸市場。

第十九節 開發電力

金門電力公司首創於民國五十六年,先後興建發電廠五座,負責供應全島軍民用電。金門電力係以輕柴油發電,成本過高,造成營運負擔。八十一年度開始,中央核定金電公司委託台電代管經營五年,各項電力開發皆由台電投資,此一嘉惠金門的作為,實有助於地區經濟之發展。民國八十六年七月金電公司正式併入台電公司,為因應金門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及金門小三通後觀光事業發展致用電量遽升之需要,同時配合電力建設政策,八十八年於金城鎮水頭村附近塔山地段闢建塔山電廠,裝置發電機組八部,裝置容量為六萬四千六百瓩,目前已併入系統發電,其它小型發電廠如太武、莒光、長江電廠為降低成本均已停止發電,預計至民國九十八年間電力供應不虞匱乏。另為配合用電量增加及避免燃料油缺乏,並在塔山電廠旁自建輸油棧橋碼頭乙座,以利船運及燃料油之輸送。

第二十節 繁榮工商

金門工商業發展,因受環境主、客觀因素影響,民間並無大型企業出現,主要市集為金城、山外、沙美及東林。而以批發及零售業有一0、0四一家、住宿及餐飲業一六二家、製造業一八七家、營造業七十一家,其次為運輸業及金融保險業等。

在金融機構方面,台灣銀行、台灣土地銀行均在金門設有分行,民營金融機構復華銀行亦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來金設立分行,另郵局、金門縣信用合作社等亦辦理存放款業務;截至九十三年底,存款總額為五百五十四億五千餘萬元,放款總額為新台幣四十九億九千餘萬元。

第二十一節 土地改革

金門早期地籍整理零亂,民國四十一年始進行土地改革,經五十年努力,在辦理地籍重測、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平均地權、農地重劃等方面,均有顯著的成就,而以農地重劃方面的成果最為顯著。本縣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地政事務所,八十九年改制為地政局,掌理全縣地籍之管理,承辦土地登記、農地重劃、農宅地重測等業務。縣府有鑑於全島耕地坵塊狹小零亂,界址欠明,不便於耕作與管理。乃於民國五十四年開始實施農地重劃,卅餘年來已陸續完成農地重劃四千餘公頃。

為健全地籍管理,確保私有產權,配合經建發展需要,自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實施農地、宅地地籍圖重測,累計已完成三萬四千餘筆之作業,重測作業係採數值法施測,並配合電腦作業,有效提高測量精準度,杜絕土地糾紛。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與土地利用價值的提昇,加之早年烽火連天,專業地政人員欠缺,地籍管理鬆疏、民眾對土地登記觀念薄弱等因素,時至今日諸多錯綜複雜的土地問題相繼而生。本縣為協助民眾解決早年因戰亂導致私有土地被登記為公有、軍用所衍生的土地問題,有效維護民眾土地權益,特全力爭取中央同意,依安輔條例等法規之有關條款,允許民眾申請所有權之補辦登記。此一便民措施,深獲金門民眾之肯定。

第二十二節 警政消防

金門民風淳樸、治安一向良好。近年來隨著政治體制變遷、社會開放,台金之間往返已無任何限制,加上兩岸關係緩和,兩岸實施「小三通」且大陸漁船經常群集金門外海,乘機靠岸進行小額貿易,使原本封閉單純的離島小縣,其治安問題頓時變為複雜難治。

金門縣警察局及所轄各鄉鎮、港口警察所為有效打擊消弭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已全面強化各項硬、軟體設施,諸如增建警察局、所辦公暨勤務大樓、警光會館,並擴充偵防設備、強化義警、民防等協勤民力、輔導各鄉鎮村里成立守望相助組織。在警力編制方面,獲得中央之全力協助,給予員額編制之擴編。

為維護本縣之安全與安定,海巡署已在金門成立海巡、岸巡機構,並配備大型緝私艦艇有效執行金門海域之巡防工作,進而落實防患走私、偷渡等犯罪案件之發生,提供民眾安和樂利的生活環境。

金門因受社會開放及禁限建政策放寬之影響,近年來各鄉鎮市集高樓大廈之興建,不僅數量大增,且其樓層高度已有十二層之建物出現,本縣為有效執行消防救災工作,特將原轄屬於警察局之消防單位,獨立擴大為消防局;金門縣消防局並已在金寧鄉湖南高地之下方興建辦公暨勤務大樓,另金寧、金沙、金湖、金城、烈嶼等消防分隊也已陸續完成勤務大樓之興建,金門縣消防局之成立,不僅爭取獲得合理之員額編制,更積極增購大型雲梯消防車等消防救災設備、擴大義消組訓、舉辦消防救災勤務演練、辦理大樓及特種場所消防安檢,以落實消防工作、災害搶救、緊急救護等為民服務事項,進而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十三節 都市計畫

為促進金門地區土地及天然資源之保育利用,人口產業活動之合理分佈,增進公共福利,並合理規劃土地以改善縣民生活環境,導引地區整體健全發展,本縣於民國六十一年先行實施金城市區、金湖新市、金沙汶沙之局部都市計畫,而其他未實施都計地區多為農宅、自然村落、農地以及荒蕪不用的草地或旱地,發展程度偏低。

民國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終止後,開始規劃金門特定區計畫(大、小金門全面都市計畫),並於八十五年元月公告實施,總面積為一四九平方公里,計畫年期由民國八十一年至民國一0五年,計廿五年。在特定區計畫的引導下,將規劃全島為多核心的發展模式,再以便捷的交通路網連接各核心,並進行土地使用、交通運輸系統,公共設施、觀光遊憩之闢設與改善。

特定區計劃之落實實施,將有助於現階段社會實際需求及未來開發與經濟發展需要,達到地盡其利目標。為使金門特定區計畫能符合地方實際發展與順應民情需求,特辦理金門特定區計畫通盤檢討作業,透過計畫書圖公開展覽、舉辦說明會等程序廣徵民意,提供各級都委會參考審議,並委託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局進行各鄉鎮現況測量及都市計畫樁位測定等工作。

第二十四節 醫療衛生

為推展公共衛生,促進縣民健康,本縣設有衛生局,下轄縣立醫院及各鄉鎮衛生所。衛生局掌理保健、防疫、醫政、藥政、護政、食品衛生管理、營業衛生、成立心理衛生中心與長期照護管理示範中心各種衛生計畫執行、技術改進、衛生教育等事宜,並負責督導縣立醫院醫療救護業務與各衛生所公共衛生業務。早年在執行鼠疫、寄生蟲、血絲蟲、結核病、學童砂眼防治、家庭計畫推廣、預防接種等方面已獲得良好根基,近年來特全力進行慢性病防治、各種疾病篩檢追蹤治療、公共衛生推廣、醫療衛生人員培訓、促進醫院升級、建立緊急後送醫療網等衛生保健醫療工作計畫,已獲得顯著效果,對促進縣民健康助益甚大。

本縣為加強醫療健保與病患服務,於民國七十九年斥資一億元,完成金門縣立醫院綜合醫療大樓興建,八十八年斥資四千六百萬元興建烈嶼分院,同時並積極更新醫療設施、添購先進儀器、加強醫師在職進修,提昇醫療水準,與台灣各大教學醫院進行醫療合作,造福病患。由於金門屬於離島小縣,其醫療投資負擔甚鉅,為減輕預算負擔,提昇醫療層級,金門縣立醫院並於九十四年十月一日改制提昇為衛生署署立醫院,這是金門軍民的一大福氣。

第二十五節 環境保護

自戰地政務解除後,為因應日趨重要的環保問題及民眾意識的提昇,本縣於民國八十九年成立環保局,負責空氣污染防制(包括固定污染源管制、移動污染源管制及逸散污染源管制)、水質維護、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噪音管制(包括一般環境噪音、航空噪音管制)、環境衛生用藥管理、環境影響評估及環境教育宣導等業務。

為維護空氣、水體品質,除列管縣內工廠、事業單位外,並定期、不定期辦理稽、巡查及檢測工作﹔為防止海洋污染,則積極於海域環境品質調查監測與油污救災演練的辦理,以確保海洋資源永續利用。

對於環境整潔及縣民健康維護工作,環保局則透過各鄉鎮環保業務工作整體執行成效定期評比、淨灘、公廁檢查、加資源回收作業、廢棄物管理、蟲鼠防治等工作推動。尤其為落實資源回收工作,達垃圾減量目的,近年除積極輔導回收商進行資源回收作業外,更擴大辦理廚餘清運回收再利用、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限用塑膠袋免洗餐具使用工作,資源回收成果極佳,對於本縣垃圾妥善處理具相當助益。

環保生活化是環保提昇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步,因此環保局將環境教育宣導列為施政重點工作之一,不僅結合學校、軍方進行宣導,更戮力於社區、村里之環保教育深耕,以增進民眾環保認知,共謀永續環境,此業務執行成果良好,將持續積極辦理。

第二十六節 社會建設

為有效推展本縣社會建設工作,於縣府內成立社會局轄下並設置社會福利課、社會行政課及勞工行政課等三課,縣設有「大同之家」為收容安置孤苦無依之老人、兒童、少年的專責福利機構,興建「社會福利館」作為本縣推動社會福利場所、設置「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受理有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件之通報與處遇。

本縣積極推動兒童、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等特殊族群之照顧,擴大辦理社會福利、急難救助、推動社區發展、志願服務與社會役管理、健全人民團體與法人組織、加強旅外鄉親服務、就業輔導服務、工會輔導及勞工福利,並籌建本縣身心障礙者福利機構(教養機構),以健全完善之社會服務與福利制度。

有關社會福利工作之推展,本縣有部份措施已成為全國之最,其項目包括:敬老福利津貼每人每月發給新台幣六千元、獎勵婦女生產金每胎六千元、縣民免費搭乘公車(船)、民眾意外傷亡濟助金最高五十萬元、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身心障礙者紙尿褲補助、獨居老人免費送餐及緊急救援保全系統設置、推動六十歲以上中低收入老人假牙補助等。本縣為加強社會福利服務工作之推展,政府每年均編列鉅額經費,用以支應是項工作之推動落實社會福利。

第二十七節 厚植觀光

金門四面環海,為典型之海島,島上可供發展的產業資源有限,綜觀金門的歷史背景與現實環境顯示,金門在未來整體發展應以「觀光」為導向,全面拓展觀光事業,進而帶動全縣之整體建設。

金門文化資產雄厚,閩南、洋樓建築群,風景名勝遍佈全島各地,全縣更有廿一處國家級古蹟、十二處縣定古蹟,加上金門歷經「古寧頭大戰」、「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砲戰等戰役之洗禮,豐富的戰爭遺跡及軍事工事,加上長期封閉的神秘面紗與獨特之鳥類資源等保育良好之自然生態,更是發展觀光的有利條件。

為統籌規劃推動觀光發展,特成立交通旅遊局,籌設觀光促進小組,輔導民間觀光協會等社團,並積極執行全島風景名勝古蹟之整建與維護,加強道路拓寬與改善,廣闢各項休閒遊樂區營造良善觀光環境,全力開發水、電資源,增強環保功能及全島景觀之美化與綠化,改善台金、離島空中及海上交通,興建現代化航空站,增加金酒、陶瓷產能、輔導民間投資觀光旅遊事業,提升鄉土特產品種類與包裝形象,輔導休閒農業昇級,舉辦觀光及古蹟解說員講習、於金門航空站及「莒光樓」設立「金門觀光旅遊服務中心」提供各項旅遊服務、出版各類觀光旅遊介紹書刊。同時積極爭取軍方加速進行海岸地區排雷工作。為利於金門地區觀光事業之蓬勃發展,各行各業之配合措施均能賡續積極增強中。

民國八十二年,中央為有效支援金門縣全面發展觀光事業,由內政部著手規劃籌設「金門國家公園」,此一重大方案,直接而有效地厚植金門之觀光資源,引導金門朝向觀光大縣邁進。另本縣也積極爭取中央補助,配合執行金門縣一號公園、金門風獅爺石雕公園計畫、辦理莒光湖金城海濱公園、小金門陽山等風景區景觀工程之投資、溪邊及烈嶼海水浴場、后湖、歐厝海灘公共設施之開闢、公共設施施建、金龜山風景區之開發,推廣「閩南文化」、「戰役史蹟」、「海岸遊憩」「自然生態」等主題遊程,以因應「觀光立縣、文化金門」之施政目標。

第二十八節 鄉村社區

本縣昔日為傳統農業社會,農村建築形態皆為閩南式建築聚落群,村道狹窄、排水系統簡陋、村容髒亂、牛馬豬舍與民居比鄰而立、公共設施極度欠缺,加上早年農村生活貧困,農民為求安飽,因此也就無暇重視生活環境之維護。民國四、五十年代,又因為烽火未靖,政府僅能偏重於戰後農村之重建工作。

民國六十年開始,縣府乃利用中央提供之貸款,在各鄉鎮闢設新社區,輔導縣民興建現代化國民住宅,同時更有計畫展開全縣各鄉鎮村里之鄉村整建工作,其重點項目包括鄉村村道之拓寬改善、執行牛馬豬舍、傳統廁所之拆除遷建、村落排水系統之整建、家庭廚房及衛浴設備之增設、曬谷場地之闢建、社區?美化工作之推展等,其整建涵蓋面已遍及全島各村里。

為有效提高村里社區之生活環境品質。特執行全面性之鄉村社區整建計畫。另隨著縣民生活水準之提昇,在全面開發政策的引導下,許多新興的社區成立,美侖美奐的建築物,紛紛動工興建,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戰地政務解除後,民眾對路燈之需求殷切,政府為順應民意,進一步改善縣民居住環境品質,自八十一年開始先行架設金城民生路、民權路、金湖湖前路、黃海路路燈,隨後路燈之架設面逐續遍及全島各村里及各風景區,達到全島大放光明之目標。各鄉鎮村里路燈之架設,不僅能夠提高縣民夜間行的安全,對觀光事業之拓展亦有正面的效果。

第二十九節 古蹟管理

金門自唐代陳淵牧馬啟疆,草萊大闢,歷經宋代朱子教化,自此島上人文蔚起,歷代科甲鼎盛,進士多達四十餘人。金門素為海疆重鎮,台閩交通之樞紐。迄今島上到處佈滿先人遺留下來之名宦故居、欽旌碑坊、宏偉古墓、肅穆宗祠、壯麗廟宇等古蹟。惟因歷代以來,戰禍頻仍,破壞慘重。為使這些先民所留下之稀有珍寶,不致因年代湮遠,任其飄零凋失,並從戰火浩劫後,挽救恢復,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積極著手於古蹟之保存維護工作。本縣在中央大力支援之下,進行奎閣、瓊林蔡氏宗祠、古寧頭振威第、西山前李宅、豐蓮山牧馬侯祠、清金門鎮總兵署、邱良功母節孝坊、水頭黃氏酉堂別業、虛江嘯臥碣群、朱子祠、陳健墓、文臺寶塔、邱良功墓園、將軍第、烈嶼吳秀才厝等古蹟之修護工作。同時亦復建完成水頭茅山塔、太武山倒影塔,讓茅山、倒影、文台寶塔三塔再映光華。

本縣古蹟列為一級者一處、二級者七處、三級者十三處、縣定者十二處,茲分述如後:

第一級古蹟:

* 邱良功母節孝坊

第二級古蹟:

* 文臺寶塔
* 陳禎墓
* 瓊林蔡氏祠堂
* 朱子祠
* 虛江嘯臥碣群
* 陳健墓
*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第三級古蹟:

* 豐蓮山牧馬侯祠
* 漢影雲根碣
* 魁星樓
* 瓊林一門三節坊
* 西山前李宅
*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 古龍頭水尾塔
* 海印寺、石門關
* 邱良功墓園
* 古龍頭振威第
* 陳禎恩榮坊
* 清金門鎮總兵署
* 蔡攀龍墓

縣定古蹟:

* 文應舉墓
* 將軍第
* 陳顯墓
* 西山前李氏家廟
* 東溪鄭氏家廟
* 黃偉墓
* 黃汴墓
* 浦邊周宅
* 觀德橋
* 楊華故居
* 烈嶼吳秀才厝
* 慈德宮

第三十節 兩岸交流

兩岸在隔絕五十年之後,最感欣喜的一件大事,就是「小三通」。總算獲得中央大力支持,於九十年元月二日,金門訪問團由金門料羅港直航廈門和平碼頭。民國九十一年五月,本縣廣招商界人士,組團參加2002年在廈門所舉辦之台灣博覽會。

在「小三通」政策的引導下,能跨出這一步,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尤其對拉近兩岸邁向和平,也具有非常大的正面意義。旅居福建的金門鄉親也應邀組團返金省親、泉州高甲戲劇團抵金演出、福建砂石船亦滿載逕航金門,福建泉州、福州市相繼來金舉辦大型特優產品展售會、湄洲媽祖蒞金巡安、兩岸民間社團之交流也更日趨熱絡。

另金、廈海上每日定期航班,也在不斷協調下,獲得突破,自九十三年二月三日起開航,每日金廈各三艘客輪對開十二航次。台商經由金門返回台灣、台灣子弟學校在金設立等措施,更展現兩岸之互信與互動已達水到渠成的境地。九十二年九月,本縣更由李縣長炷烽先生親自率團,參加廈門第七屆貿洽會及泉州旅遊節。九十三年十二月七日更開放大陸福建人民來金旅遊,相信「小三通」將可為金門繁榮帶來動力,縣府也不斷的爭取擴大小三通適用的對象與範圍,以實質提昇小三通的效能,進而全面使「大三通」早日實現。

第三十一節 教育發展

教育與文化建設是立國的根本。金門地區學校林立,教育普及,國民中、小學就學率高達百分之九九.三六,為教育發展的一大特色。金門高中、金門高職在民國七十三年改制為國立之後,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亦於九十二年八月正式成立設校。

地方政府全力經營國民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的發展,全縣現有國民中學五所、國民小學十九所,獨立幼稚園及國民小學附設幼稚班六十班,學生總人數為一萬一十餘人,佔總人口數百分之十七.二O。另在八十七年度開始全面實施幼生免費入學,更使得學前教育普及落實,堪稱獨步全國。

為提昇本縣教育水準,在教育部政策之引導下,獲得中央經費大力支援,有效進行國民中、小學硬軟體教育設施改善、積極辦理教育人員在職進修、強化教育輔導與視導、進行課程改革與推廣、辦理特殊教育、加強公民教育與法律常識教育、推展科學教育活動、落實資訊與外語學習,期與國際接軌。另為減少學生中午上放學安全顧慮,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於八十八年冬全縣實施國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免費制度,此一優惠措施,更顯現本縣對教育之重視。

中央欣見金門民風淳樸善良,有感於國內當前升學主義之弊病,使莘莘學子人格發展遭受嚴重扭曲,致形成社會諸多亂象,特指示教育部全力支援加強金門地區學校教育之硬、軟體設施改善,規劃金門為國民教育示範區,以為全國之借鑑。

另委請各級學校辦理各類補習教育、舉辦學歷鑑定考試、鼓勵縣民終身學習。本縣大型體育運動場所計有縣立體育館、綜合運動場、室內游泳池等處,除提供辦理縣運、中小學聯運等大型運動會使用外,並經常利用假日舉辦各項有益國民身心健康之休閒育樂活動。為加強體育之推廣,計輔導田徑、球類、健身武術、游泳、休閒舞蹈等二十四個運動單項協會成立,積極進行重點體育之推展,並加強選手培訓,組隊參加全國性運動競賽。

為擴大縣民知識領域及公務人員素質,國立空中行專於民國六十餘年即來金開班授課,國立空中大學也於民國七十八年在金設置空大金門指導中心,方便地區青年進修。

為加速地方整體發展,提供民眾更充實,更廣的學習環境,「金門社區大學」於九十二年九月成立,並隨即招生開課。

國立中山大學、私立銘傳大學亦在金門成立在職進修學分班。金門地區由於高等教育學府陸續地開辦,相信對地區人才的培育與本縣學術地位的提昇,將有甚大之助益。

「教育」是縣府施政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面對兩岸發展及小三通的實施,為協助台商解決子弟就學問題,發揮金門特殊的地理區位,為兩岸關係及金門地方繁榮做出貢獻,縣長李炷烽上任後,偕同立委吳成典積極聯繫協調,取得兩岸有關機關的默契與認同後,自九十一年九月起以不設班、不設校的「融式教學」原則,正式在金城國中、金湖國小、金門高中開辦了台商子弟學校。

第三十二節 文化建設

金門縣文化局自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起由原「金門縣立文化中心」改制成立,由局長、秘書暨四個課組成,四個課為:藝文推廣課,圖書資訊課,文化資產課及行政課,其中文化資產課為新成立之一課,掌理古蹟,文獻,歷史建築,傳統建築聚落之保存與再生利用。文化史料採集整理出版及民俗文物調查研究及保存等各項業務均移轉由文化局接辦。

文化局負責地區文化、圖書及文化資產之綜裡與協調任務。局內有行政大樓與圖書館等三棟獨立之建築物。行政大樓內設有演藝廳;一樓的第一及第二展覽場,二樓的文藝之家與視廳室,提供民眾一處展出藝術品、觀賞音樂、舞蹈、綜藝表演與辦理演講、講習及開會等多項功能之場所。圖書館內分南北二棟,提供民眾、兒童閱覽書報、借閱藏書、民俗舞蹈、瑜伽練習、科學品展出及辦公的場所。

文化局在九十三年度辦理各類型展出計三十二場次,各類型演出計五十四場次暨圖書館辦理各項活動三十四場次,另編印文學叢書十四種,金門季刊四期,其中對邀請大陸福建省藝術館所屬高甲劇團及所屬雜耍綜藝團與川劇變臉及泉州夕陽紅藝術團等至金門演出,金門合唱團赴廈門演唱,暨十月份辦理一個月之文藝季等,對地區藝文水準之提升,親子教育之推廣及兩岸藝文之交流推廣等均有顯著之助益。另結合節日慶典及民俗節慶,擴大辦理春節、元宵、中秋及跨年晚會等項活動。

文化局自九十年九月份起接辦「金門縣文化園區」興建工程迄九三年十二月底已完86%之興建工程,預定於九十四年五月底完成整體規劃興建工程,俟營運計畫完成後始可營運,將對地區文化、藝術及地民眾遊憩等提供一處良好場所,以提升地區民眾內涵。

為保存維護地區歷史建築,文化局展開地區歷史建築普查工作,經學者專家審查,符合條件並完成登錄作業的有一百二十七處,高居全國之冠。

第三十三節 結 語

金門深受地理位置及政治因素影響,長久以來,一直處於烽火地帶的特殊地位。然而砲火下的建設卻未曾間斷,五十餘年來各項建設日益精實,民眾生活水準普獲提高。隨著政治體制的改變,民國八十九年,中央特立法訂定離島建設條例,規劃金、馬外島與大陸試行小三通,相信在此建設條例以及小三通政策的引導下,金門將邁向歷史進程的一個新起點,金門,也將全力落實推動開放、開發政策,並體認「生存重於生活」、「安全重於自由」的重要性,在既有良好的基礎上,再策精進。

--

縣徽

www.kinmen.gov.tw/About/images/p02_01.gif

1. 縣徽圖案釋義:
燕尾雙側線條構成之屋頂為「金字外形」;蝠形圖案之懸魚表和諧安寧;山牆上起伏圖案如「門」之雙屝。閩人喜以富貴貧賤四字形容閩海中之廈門、金門、平潭、東山四島,燕尾屋脊為閩南傳統民居建築中「地位」之表現,其意義適足以表示金門之地位,以圓形線條變化之蓮花外環形如古窗,隱喻金門於濁世中出淤泥而不染,且令圖案整體凝聚成世人注目之焦點。
2. 顏色釋義:
無垠之藍色天空,象金門純厚城樸無染之風習環境,亦為昔日仙洲與今日海上公園之表徵。金色線條構成之圖案,表金門昔日地位之尊貴與今日社會之豐裕;紅色則象大地,亦示先人胼胝拓殖金門之血汗。藍色、白色與紅色中,金色線條組成之圖案綿延至外環,暗示無限可能之變化;莊重中呈現躍動之生機。
3. 整體意義:
閩南傳統民居聚落乃金門之珍寶,面對時代、潮流、環境之丕變,金門民居與習性必能成吸引世人注目之焦點。金門綜建計畫揭示「以觀光帶動農業」指標,更顯現金門未來發展走向純樸無污染之決心。燕尾參天,山牆屹立,正展現金門世代子民眼望藍天,腳踩踏泥土,追求理想而不忘根本之心志。

縣歌

楊肅池 作詞
雷聖凱 作曲

太武山好風光料羅波濤氣萬千 浯江山水碧連天浯江山水碧連天
開基主稱陳淵大宋名儒朱子賢 鄒魯文風播坊間鄒魯文風播坊間
從古早到今天無數銳變難辛年 從古早到今天金門精神永淬鍊
看當今憲政揚地方自治展自強 吾鄉建設換新樣吾鄉建設換新樣
我們要心手相連邁步向前 我們要共創繁榮進步詳和均富美好的明天!

縣花縣花

www.kinmen.gov.tw/About/images/p02_02.gif

四季蘭
別稱官蘭,石蘭屬蘭科植物,原產中國南部,花開時芳香四溢,很受人們喜愛。花期不定,從晚春到冬初,不定期開花;花淡黃色,其徑長約有三、四公分,花瓣帶有紫紅色紋脈,金門民間普遍種植,經縣民票選為金門縣花。

縣樹

www.kinmen.gov.tw/About/images/p02_03.jpg

木棉
別名斑芝樹、棉樹,屬本棉科落葉性大喬木,其生性強健,幹有瘤刺,樹幹通直,先生花後生葉,每年三、四月間開橘黃色花,花團錦繡美麗,而且頗具風味,具有抗染之特性。經由縣民票選成為縣樹,象徵金門民性堅毅,未來發展前途燦爛。

--

關於金門 - 地理位置

金門地圖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東西向約有二十公里;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約十五公里;中部最狹處僅三公里,誠如金錠狀。島四面,嶼礁羅列,星羅棋布,如眾星拱月,散布於東經一一八度二十四分,北緯二十四度二十七分之海面中。現轄金門、烈嶼、大擔、二擔等十二座 島嶼,總面積一五O.四五六平方公里。

金門主峰為太武山,雄偉莊厚,獨冠嶼上;自麓徂頂有十餘里,逶迤凝結,崚嶒皆石,近觀之若兜鍪狀,故名太武。其石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又稱「海印」,隔海遠望,如仙人偃臥之形,海上人因別呼之為「仙山」。民國四十一 年,先總統 蔣公於太武山摩崖之手銘「毋忘在莒」,則為今日島上軍民臥薪嘗膽,朝惕夕勵之精神指標。

毋忘在莒照片除太武山之外,東有鵲山、鳳山、塔山;南有雙山、長安山、豐蓮山、太文山(古燕南山)、獻台山、南磐山;西有矛山;西北有獅山、虎山、天摩山、金山等等,皆為大小起伏丘陵,為金門主要的地形。

因受地形影響,金門無巨川長流,最長者為西半島之浯江溪,惟已呈現乾涸狀態,舊河床隱約可辨 。 其他如金沙溪、後水溪、前埔溪、小徑溪、西堡溪、山外溪 等大多是涓涓細流,源短量少,平時多已涸渴;如遇風雨,又復一瀉入海,雨不能得其利,旱則患其災。

近十數年來,島上軍民齊力,大興水利,攔河築壩,新闢湖塘,如太湖、蘭湖、慈湖、雙鯉湖、榮湖、陵水湖、田浦水庫、金沙水庫等等,均具蓄水灌溉給水作用,兼具綠化美化功能,形成遊憩勝景。

--

關於金門 - 自然環境

地形照片金門與廈門、同安遙遙相對,緯度相同,均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然廈同比鄰內山,氣候稍和,風勢較弱;金門則為大海中崛起之島嶼,四面無高山屏障,中間則丘陵起伏,故風力較強,全年降雨量多在四月至八月,颱風則發於七、八月,季節風多東北風,風勢以七月至十二月較強。年均溫為攝氏20.9度,最高月均溫是八月28.2度;最低月 均溫是元月12.8度;年平均降雨量不足一千公厘;四至九月是雨季,佔全年降雨量80%。

高粱照片花崗片麻岩是構成金門島的基岩,島上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代表。前者沙層厚、保水保肥力均差;而後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質少,皆不宜耕作,故島上農作僅宜價值較低之耐旱性雜糧:如高粱、玉米、花生、蕃薯,耕稼少嘉禾。

--

關於金門 - 人文概況

傳統建築照片依據戶籍登記資料,民國八十四年,金門人口總數為4萬7,339人;民國九十四年,人口總數則為7萬0,264人。民居住宅,大多屬於閩南傳統建築,以三合院居多,近年由於各項政經建設突飛猛進,新式國宅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處處林立可見。

由於四面環海,淺灘深澳,魚蝦貝介類滋生,濱海居民乃討生計於大海中,然因漁業資源有限,兼且幅員狹窄,地力貧脊,雨量稀少,農產不豐,只有少量之雜糧與蔬菜。居民乃遠渡重洋,謀生異域,或移居台澎,或遠適南洋,金門華僑足跡遍佈東南亞各邦,人口總 數達二十餘萬之眾,自古就有「僑鄉」之稱。十數年來,政府致力於農作品種之引進與改良,農業生產量大增;並積極從事經濟林及果樹裁培推廣,尤其在造林綠化工作上,執行相當澈底,全島一遍綠意盎然,益增古意。

金門公路照片金門公路密度,堪稱世界第一,路網如織,四通八達,且大多是瀝青路或水泥高級路面,路道兩旁濃蔭夾道,蔚為奇觀,是金門之一大特色。台金交通,空中有遠東、復興、立榮、華信各家航空航線,海上則有金門快輪及各級貨輪,運輸尚稱便捷。至若郵電通訊之發展,亦與台灣同步。

金門沒有高山峻嶺,沒有滾滾長流,卻獨有一分純樸無華的自然閒適,她沒有現代文明的污染,可說是人間淨土。
附近的城市 :
經緯度:  24°27'28"N   118°22'30"E

評論

  • 希望那些台獨的"毒"手別伸進這塊淨土,祝福金門的鄉親們.
  •  64 公里
  •  274 公里
  •  507 公里
  •  515 公里
  •  548 公里
  •  551 公里
  •  702 公里
  •  824 公里
  •  824 公里
  •  852 公里